集合论

12/29/2023 Math

集合

集合、子集、幂集

基本概念

  • 集合
  • 元素
  • 有限集
  • 无限集

集合的表示法

  • 穷举法(列举法)
  • 描述法

空集:自身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,空集 ∅ 是唯一的,为任何集合的子集

={} \empty = \{\}
元素、集合的关系(包含的关系,箭头指向谁,谁被包含)

  • 属于:记作 a ∈ A,即元素 a 属于集合 A(集合 A 中包含元素 a)
  • 相等:两个集合相等当且仅当他们有相同的元素
  • 子集:记为 ⊃,A ⊃ B 表示 A 包含 B(B 是 A 的子集),具有自反性、传递性

当两个集合互为对方的子集时,两集合相等,空集为任何集合的子集

注意属于和包含的符号,箭头朝哪边,哪个集合作宾语,即被包含的一方

子集与幂集

  • 幂集:A 的幂集记为 P(A),P(A) 为“子集的集合”,其元素为集合 A 的所有子集,换句话说,P(A) 是 A 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

一个集合 A,其包含 k 个元素的子集的个数有

Cnk C_n^k
故 A 的幂集 P(A) 元素个数为
1+k=1nCnk=1+Cn1+...+Cnn=2n 1+\sum_{k=1}^nC_n^k = 1+C_n^1+...+C_n^n=2^n
即为 A 的子集的个数,其中 1 为空集

集合运算

集合的基本运算及性质:交与并,差与补

差的常用定理(结合概率论理解)

AB=AB=A(AB) A-B=A∩\overline{B}=A-(A∩B)
注意补是参照于全集的概念,如全集为 E,则 A 的补为
A=EA \overline{A} = E-A

德摩根律:并的非 = 非的交

AB=AB \overline{A∪B}=\overline{A}∩\overline{B}
交的非 = 非的并
AB=AB \overline{A∩B}=\overline{A}∪\overline{B}

这和数理逻辑中合取析取的德摩根律是一样的

¬(AB)=¬A¬B \lnot(A\wedge B)=\lnot A\vee \lnot B
对称差,用异或符号表示
AB=(AB)(BA) A\oplus B=(A-B)∪(B-A)
其中差运算可替换为
AB=ABBA=BA A-B = A∩\overline{B}\quad B-A=B∩\overline{A}
显然
AA=(AA)(AA)=A=(A)(A)=A A\oplus A = (A-A)∪(A-A)=\empty\\ A\oplus\empty=(A-\empty)∪(\empty-A)=A
且满足结合律
ABC=A(BC) A\oplus B\oplus C = A\oplus (B\oplus C)
有点像概率里的加法(只是形式上,意义好像根本不搭嘎)
ABC=A+B+CABACBC+ABC A⊕B⊕C = A+B+C-AB-AC-BC+ABC

包含排斥原理,讨论有限集中元素的计数问题

比如

AB=A+B=AB A∩B=\empty\Rightarrow |A|+|B|=|A∪B|
其中 |A| 表示集合 A 中元素的数量

参考概率论的包含排斥关系,包含排斥原理为

AB=A+BAB |A∪B| = |A|+|B|-|A∩B|

可以推广到多个集合

A+B+C=A+B+CABACBC+ABC |A+B+C|=|A|+|B|+|C|-|AB|-|AC|-|BC|+|ABC|

无限集

集合的基数:即集合中元素的个数

等势的集合:若两个集合之间可以通过一个双射函数进行映射,则这两个集合等势

  • 显然,集合的基数相同是集合等势的必要条件

阿列夫零:用于形容无限集的基数

自然数集(非零整数)、有理数集(分数)的基数便是阿列夫零

  • 且自然数集与有理数集等势

二元关系

关系的性质

序偶和笛卡尔乘积

  • 序偶即有序的两个元素对
  • 笛卡尔乘积

关系:序偶的集合

元素集合、序偶、二元关系的数量联系

  • n 个元素的集合能构成 n^2 个不同的序偶(矩阵)
  • m 个不同的序偶能构成 2^m 个不同的二元关系(不同的序偶集合)

关系及其表示:关系是逻辑,作用于集合之上才有意义

关系的性质:自反、传递、对称、反对称

  • 均可以用关系矩阵来判断其性质

等价关系:自反、传递、对称

偏序关系:自反、传递、反对称

关系的运算

复合关系和逆关系

  • 复合关系:即合成关系,通过中间命题传递,在关系矩阵中表现为矩阵乘法
  • 逆关系:逻辑不变,序偶顺序改变,在关系矩阵中表现为矩阵转置

关系的闭包运算:自反闭包(r)、传递闭包(t)、对称闭包(s)

矩阵乘法计算关系的传递闭包

t(R)=i=1nRi=RR2R3...Rn t(R) = \bigcup_{i=1}^n R^i=R∪R^2∪R^3∪...∪R^n
其中 n 指关系 R 的关系矩阵的阶数,这个式子就是把 n 个关系矩阵的幂运算结果并起来

写是要这么写,但很多时候可以通过结点间连通性来判断是否传递/可达

计算集合上的二元关系种类数量:假设 A 是三元集合

  • 有 8(2^3) 个既对称又反对称的二元关系,有 3 种不同的序偶对<a,a>,<b,b>,<c,c>可构成这样的关系
  • 有 64(2^6) 个自反的二元关系,确定{<a,a>,<b,b>,<c,c>}后剩下还有 6 个不同的序偶对
  • 有 64(2^3*2^3)个对称的二元关系,自反的三个序偶和对称的三对序偶相组合
  • 有 8(2^3) 个等价关系,确定{<a,a>,<b,b>,<c,c>}后剩下三对对称的序偶对

偏序集与格

等价关系和等价类:满足自反性、传递性、对称性的关系

  • 等价类的写法:和同余类一样,如模 3 同余类表示为[0] = {0,3,6,...}

偏序关系:具有自反性、传递性、反对称性的二元关系集合(如整数集合上的小于等于关系)

偏序集的大小比较

  • 注意能比较的前提是两元素具有偏序关系,所以孤立点不比任何元素大,也不比任何元素小,进而有孤立点的偏序集必定没有最大元和最小元

全序关系:在偏序关系中,每个元素之间均可以通过该偏序关系相比较,则该偏序关系为全序关系

哈斯图:通过关系图和 CovA 来构造

偏序集及其子集

  • 极大元、极小元
  • 最大元、最小元
  • 上确界、下确界

格:在偏序集中,任意两个元素构成的子集均有其上下确界,这样的偏序集叫做格

分配格:?偏序关系满足交换律(这里总是不免想到群中的二元运算)

由格可以推导出一个代数系统,其二元运算为 ∩ 或 ∪,定义为

abAab=glb(a,b),ab=lub(a,b) a、b\in A\rightarrow a∪b=glb(a,b),\,a∩b=lub(a,b)
其中 a、b 的大小关系通过偏序关系确定,glb 表示上确界,lub 表示下确界

  • 由于在格中,二者一定有上下确界,并且确界一定在集合 A 中,显然这是一个代数系统(满足封闭性)

函数

单射、满射和双射

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二元关系,他要求二元关系的前件集合 A 中的每个元素 x 在后件集合 B 中都有唯一一个元素 y 与之构成属于该函数的序偶

  • 就是说,一个 x 只能对应一个 f(x),不能一对多,如{<1,2>, <1,3>}就是不被允许的

单射:若 x1 ≠ x2,则 f(x1) ≠ f(x2)

  • 即每个存在的 y 对应唯一的一个 x(单调函数就是典型的单射,但注意单射函数不一定单调),当然在后件集合 B 中允许有不被 x 映射的 y

满射:函数的值域为后件集合,即后件 B 被映射满了

双射:同时满足单射和漫射,此时每一个 x 和 y 一一对应(具有反函数)

集合的元素数量和单、满、双射关系

  • 若为单射,则必有 |A| ≥ |B|
  • 若为满射,则必有 |A| ≤ |B|
  • 若为双射,则必有 |A| = |B|

函数运算

复合运算:和关系的复合运算一样,就是复合函数

(fog)(x)=f(g(x)) (f\,o\,g)(x) = f(g(x))
这里的复合是左复合,和关系的复合恰好相反

  • 关系的复合是将前件的定义域映射到后件的值域(前件的值域与后件的定义域相同)

如关系的复合

(xRy)o(ySz)=x(RoS)z (xRy)\,o\,(ySz) = x(R\,o\,S)z
逆运算(反函数):只有双射的函数在经过逆运算之后才有反函数,若非双射,逆运算后会是一个普通的二元关系(而非函数)

Last Updated: 9/13/2024, 1:34:55 AM
妖风过海
刘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