局域网和广域网

6/12/2023 Network

IEEE(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)的经典贡献:有关局域网的 802 系列协议

局域网

局域网的实现遵守 IEEE802 系列协议,如

  • 802.3,以太网(总线型)
  • 802.5,令牌网(环形)
  • 802.11,无限局域网(星形)

802.3 协议

以太网,有线局域网

以太网协议,使用 CSMA-CD 进行访问介质控制,通过广播和 MAC 地址识别进行数据传输

MAC地址长度为 6B,前 24 位表示网卡厂商,后 24 位为网卡编号,都是网卡做出来的时候烧的,唯一

以太网的 MAC 帧格式

  • 6 + 6 + 2 + 46~1500 + 4
  • 源地址 + 目的地址 + 帧类型 + 数据段 + 校验码(FCS)

最大为 1518B,最小为 64B,这是因为,我们认为有限局域网传输速率为 10Mb/s,争用期为 51.2μs,故

Lmin=51.2×106×107=512b=64B L_{min} = 51.2\times10^{-6}\times10^7 = 512b = 64B
而最大是因为规定以太网 MAC 帧的数据段最长为 1500

各种传输介质下的以太网特征,需要记忆

在上述介质中,T 表示双绞线,2/5 数字表示同轴电缆(数字越大电缆越粗,段长越长),FL 表示光纤

其他以太网

  • 高速以太网:减少站点之间距离,拉高传输速率,保持最短帧长度
  • 吉比特以太网(1Gb/s):可半双工,可全双工,注意在半双工时实际带宽为额定带宽的一半
  • 10 吉比特以太网(10Gb/s):只支持双工通信,无冲突,可以双绞线也可以光纤

注意,所有类型的以太网均在同一广播域,这意味着所有信息都在总线上进行广播,广播的对象甚至包括发送信号的站点自身

802.11 协议

无限局域网

无限局域网协议,使用 CSMA-CA 进行访问介质控制

组成
BSS 基本服务集
AP Access Point,接入点,需要分配 SSID
DS 分配系统,用于连接不同基本服务集
base station 基站,分为移动的和固定的
ESS 拓展服务集

移动基站的漫游:在一个 ESS 中,基站从一个 BSS 漫游到另一个 BSS,其仍属于同一个 ESS,但接入点 AP 发生改变

802.11 首部(共 30 B)的三地址

分为to APfrom AP两种,通过两个标志位区分,三地址中,第一个地址始终是发送帧的直接站点地址,第二个始终是接收帧的直接站点地址,第三个

  • 若为to AP,则为最终的目的 MAC 地址
  • 若为from AP,则为发送帧的源物理地址

802.3 帧和 802.11 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,只需要改变首部的一些字段即可,在封装网络层 IP 数据报时,先通过 ARP 协议将其转化为 802.3 帧,再在局域网中封装为 802.11 帧

为什么 802.1Q 使用 CSMA-CA 而不使用以太网的 CSMA-CD 来减少冲突呢?

  • 无限局域网的信号弱,碰撞检测(CD)的难度大
  • 无限局域网很多站点不能感受到局域网中的所有站点,根本无从进行碰撞检测(这是 CSMA-CD 的必要条件,即不存在隐蔽站)

802.1Q 协议

VLAN,虚拟局域网

一个以太网是一个广播域,即使用交换机将以太网分割开,其仍是一个广播域

虚拟局域网(VLAN)协议,在 802.3 以太网 MAC 帧的基础上加入了长度为 4B 的 VLAN 标签构成 802.1Q 帧(最长为 1522),将局域网从逻辑上分割成若干小的广播域

VLAN 既可以划分冲突域,又可以划分广播域(以太网交换机只可以划分冲突域)

虚拟局域网的划分方法,常有三种

  • 基于网卡地址(MAC 地址)划分
  • 基于网络层地址(IP 地址)划分
  • 基于交换机端口划分

广域网

广域网是因特网(互联网)的核心部分,自然局域网是因特网的边缘部分,注意因特网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(如局域网、广域网),显然局域网和广域网是做不到的,这不失为因特网和广域网的一大差别

我的理解为,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复杂网络共同构成了互联网,其中交换机、路由器等设备连接、中转各种网络

相比于局域网,广域网的覆盖范围极大,并且涉及 ISO 网络体系结构的下三层,主要使用的协议在网络层(局域网主要在链路层),这是由网络封装数据时主要所使用的协议决定

广域网解决的重要问题: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(同样也是网络层解决的主要问题)

  • 都分组转发了,其数据传输一定采用的存储转发式以及分组交换技术

广域网之中,数据最终还是通过比特流传输,一定会经过链路层(和局域网一样,其接收上层的报文,在相应链路层协议下封装成帧,最终通过比特流在物理介质上传输),广域网使用的链路层协议为:PPP 协议和 HDLC 协议

PPP 协议

Point to Point 协议,是一种使用串行线路通信的、全双工的、面向字节的、有连接的链路层传输协议,应用在直接连接的两个结点的链路上

PPP 基于 SLIP 协议,后者只适用于上层使用 IP 协议的网络层数据在链路层的封装

PPP 协议的内容包括三部分

  • LCP:链路控制协议,用于链路连接的建立、销毁等
  • NCP:网络控制协议,PPP 协议允许同时采用多种网络层协议,NCP 用以适配不同的网络层协议,为网络层协议建立和配置逻辑连接
  • 一种成帧方法,即规定 PPP 帧格式

PPP 的帧格式

其中 F 为标志字段,标志帧的开始和结尾,A 为地址字段,C 为控制字段,协议字段标明所使用的网络层协议(前面提到了 PPP 可以兼容不同的网络层协议),FCS 为老朋友校验码,这里占 2B

这里明确指出,PPP 帧的信息部分 SDU 就是上一层的 PDU,即 IP 数据报(报文),回顾一下(n-1 表示封装的前一层)

PDUn=PCIn+PDUn1 PDU_n = PCI_n + PDU_{n-1}
PPP 帧采用首尾字符定界来界定帧,其首尾标志位 7E,即 0111 1110 来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,信息段的 7E 采用转义字符的方式来处理,PPP 帧的转义字符为 7D,则信息段的 7E 则表示为 7D7E

由于 PPP 是点对点的(主机对主机),肯定没有冲突,根本不需要冲突检测/避免,所以没有最短帧限制,自然不需要有信息段大于等于 46B 的限制

可以发现,PPP 帧所有字段都是按照字节来分段,也就是说 PPP 帧的长度一定为整数字节,这也是为什么说 PPP 是面向字节的链路层协议

HDLC 协议

HDLC 是 PPP 协议的基础

已经很少用了捏,是一种面向比特的协议,采用首尾比特串定界法,使用 01111110 来标志帧的开始和结束,信息段对于连续的五个 1 采用 0 比特填充法(即碰到五个连续的 1,则在其后面填充一个 0),以实现透明传输

链路层设备

以太网交换机

Switch

以太网交换机、集线器和虚拟局域网的区别

交换机(Switch) 集线器(Hub) 虚拟局域网技术(VLAN)
隔绝冲突域,不隔离广播域 啥也隔绝不了,纯纯的广播 既隔绝冲突域,又隔离广播域
多端口网桥 多端口中继器 802.1Q 帧

选择 B、D

交换机的带宽:每个端口独占其端口的带宽,交换机的总带宽(总容量)为所有端口带宽之和

  • 注意交换机可以是全双工也可以是半双工的,若是半双工的交换机,其总带宽为所有端口带宽和的一半

交换机的自学习算法:维护一个交换表,每当有站点从其相应端口向交换机传入帧时,将其 MAC 地址和对应端口写入交换表,同时根据帧的目的地址先在交换表中寻找对应端口

  • 若有,则发送至相应端口
  • 若无,则广播除发送端口的所有端口

注意只有传入交换机的站点才写入其端口表项,若已有则更新

这里选择 D,不难看出,这个废物 Hub 啥也不隔离,直接广播所有与其相连的设备(至少在物理上一定是传输过去了,只是会被丢掉),而 Switch 因为 H2 传入过帧,所以在发送确认帧时交换表中有其 MAC 地址对应的表项,直接发送相应端口即可,无需广播

注意这里的交换机的前缀是以太网交换机,是不是意味着还有广域网交换机,这是肯定的,在上面的互联网的概念图中,作为核心部分的各个广域网,就是通过交换机相连接,广域网和局域网通过路由器相连接

遗留了一个问题,为什么是 2^n-1,没看懂

Last Updated: 7/19/2024, 1:25:05 PM
妖风过海
刘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