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理层

8/4/2021 Network

概述

往往只考一个选择题

物理层通过一套定义、规范,从离散信号、连续信号中解析数据(0/1)

物理层的功能:屏蔽不同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,透明地传输比特流

物理层特性

  • 机械特性:外观特征
  • 电气特性:每条线路上的电压范围
  • 功能特性:线是干啥的
  • 过程特性(时间特性):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

通信模型:PC - 调制解调器(字-模拟信号) - 公网 - 调制解调器(模拟信号-字) - PC

传输媒体

传输媒体,也叫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

导引型传输媒体

有线的,信号沿着固体传播

  • 双绞线:电信号,最慢,最常见,两根绞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串扰
    • 屏蔽双绞线
    • 无屏蔽双绞线
    • 不同绞合度的双绞线
  • 同轴电缆:电信号,带宽取决于电缆的质量
  • 光纤:光传输(全反射),最快
    • 多摸光纤
    • 单模光纤:类似于直线传播

非导引型传输媒体

无线的,指自由空间,利用短波通信

  • 微波,在空间中直线传播,所以需要塔台中转
    •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
    • 卫星通信
  • 宽带接入技术

100 BaseT,100基带的双绞线

100 BaseF ,100基带的光纤

频谱

介质通信模式

  • 单向通信(单工通信):江河
  • 双向交替通信(半双工通信):水管
  • 双向同时通信(全双工通信):同时发送和接受

调制

重点!

在信号(载体)中识别数据

调制方式

  • 基带调制:其他信号 ——> 数字信号(离散信号),编码
  • 带通调制:其他信号 ——> 模拟信号(连续信号),调制

编码

常见的编码方式:目的是区分0/1

  • 归零(RZ)和不归零制(NRZ),差分不归零制(NRZI)
    • 高电位1,低电位为0
    • 不归零制从高电位垂直下降到低点位
    • 归零制在转换时会在0电位停留一段时间
    • 差分不归零会比较相邻二者的信号,一样则为0,不同则为1
  • 曼彻斯特
    • 每个时钟信号都是一高一低组成
    • 在同一时钟信号中,从低到高表示0,从高到低表示1
  • 差分曼彻斯特
    • 差分指相邻两个的关系,看前一段的后半部分,后一段的前半部分,如果不同即为0,一样则为1

常考题型:给一段数去对图,给一个图去对数

区别

  • 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变化频率高于归零编码
  • 不归零制无法区分时钟信号的边界,没有自同步能力;而曼彻斯特每个时钟信号都是一高一低,能够自区分

调制

其他信号 ——> 模拟信号,目的仍是区分0/1

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

  • 调幅(AM):调制载波振幅,0的时候幅度小,1的时候幅度大
  • 调频(FM):调制载波频率,0的时候频率低,1的时候频率高
  • 调相(PM):调制载波初始相位,0和1的初始相位不同

正交振幅调制(QAM):分四个象限,接受不同范围内的点(载体),不同象限对应不同的二进制编码,如第一象限表示 0000-0100

每个信号所携带的比特数为 log(M*N),M是相位,N是振幅

信道的极限容量

重点,和调制64开

码元和比特率

码元:信号的不同形状

波特率:码元 / s

比特率:bit / s

  • 若一个码元 n bit,则比特率为 n x 波特率
  • 码元的比特量 n = logV,V 为码元数。对 V 种码元进行二进制编码。若 V = 2,则编码为0,1,一个码元的比特量为1;若 V = 4,则编码为 00,01,10,11,码元的比特量为2,以此类推

数据的传输过程中

  • 存在失真和各种干扰
  • 波特率越高,距离越远,干扰的影响越大,波形(码元)的失真就越严重

奈奎斯特定理

奈氏准则

码元的传输速率上限值 B = 2W

  • W 为带宽大小

若有 V 种码元(每个码元数据量为 logV bit),则极限数据传输速率 C = 2W log V bit/s

采样定理:采样频率(在单位波段中采样个数)>= 两倍原始频率,就可以把所有频率采出来

信噪比:真实环境中的干扰,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

信噪比(dB)=10log10(S/N) 信噪比(dB) = 10log_{10}(S/N)
当 S/N = 10 时,信噪比为 10 dB,当 S/N 为 1000 时,信噪比为 30 dB

香农定理

在有噪声的环境中,极限数据传输率 C = W log (1+S/N)

  • 证明只要带宽一定,平均功率和噪声平均功率一定,速率就固定了

注意:以上提供了两种计算最大数据率的公式(奈氏准则和香农定理),在考试中应以更小的一个作为答案

五个公式 描述
C = B x N = B x log V C 数据传输比特率,N 为每个码元的数据量,B 为波特率(Baud),V 为码元种数
B = 2W B 码元传输率的上限,W 为带宽
C = 2Wlog V C 数据传输比特率的上限,V 为码元种数
dB = 10 log10 (S/N) 信噪比 dB,S 为信号平均功率,N 为噪声平均功率
C = W log(1+S/N) C 数据传输比特率上限

例题知识点:

  • 影响信道最大传输速率的因素:B+V 或 W+dB
  • 波形数量 = 相位数 x 振幅数

物理层设备

中继器

碰撞域,也叫冲突域,不同站点发送的帧在传输线路上有所碰撞的网络区域

为什么要有中继器?

  • 避免长距离传输造成的失真

中继器的作用:将衰减得不完整的信号经过整理重新产生出完整的信号再继续传送,实现一个得以扩展的网络

  • 工作区域:物理层
  • 本质作用:信号再生;简单地转发比特

中继器的转发面向所有连接中继器的站点,这种转发模式叫做广播,在拓扑上属于星型网络;又因为数据在所有连接中继器的机器上共享(没有中心之分),所以中继器组成的局域网在逻辑上其实是一种总线型网络

在总线型网络中为了避免冲突,各站点必须控制传输媒体,时刻至多允许一个站点发送数据;自然的,根据定义,处于中继器网络中的不同站点属于同一个碰撞域

  • 中继器以太网是一个独立的碰撞域,同时只能允许一个站点发送数据(也属于同一个广播域)
  • 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,他的接口仅仅简单的发送比特,不能连接不同速率、规格的网段
  • 中继器仅作用于信号的电气部分
  • 中继器以太网站点共享带宽,不能同时发送数据,即 1s 内,所有站点共发带宽等值的比特,于是各站点平均带宽为:带宽 / 站点数

发大器和中继器的区别:

  • 发大器放大的模拟信号,同时增大了噪声
  • 中继器作用的是数字信号,并且是再生,重点在还原,不同于放大

集线器

中继器是集线器的前身,实际上就是一种多端口的中继器,扩大了碰撞域

Last Updated: 3/13/2024, 8:33:01 PM
妖风过海
刘森